DIANA: THE GODDESS WHO HUNTS ALONE
Book ID/图书代码: 02330005B06645
English Summary/英文概要: A BRILLIANT ELEGY TO EROS IN THE 1960S:
It is New Year’s Eve,1969:the narrator,a novelist in his forties.A self-proclaimed Don Juan who is faithful only to writing(he says to himself),he meets the beautiful movie actress Diana Soren at a party and is fascinated by her oddly elusive charm.To love her is to love an image coveted by thousands,and it is to experience a passion that must be turned into art.But his infatuation turns into doomed pursuit as the fleeting object of his desire spurns him,and as he is forced to reconsider the foundations of his life as a writer.
An extraordinary exploration of love,lust,betrayal,and humiliation,DIANA is also a powerfully affecting novel about a vital moment,not only in the narrator’s life but in the chronicle of our times:a crucial intersection when history crossed with art,salvation was no longer to be found in literature,and love was thwarted by the very forces that nourished it.
Chinese Summary/中文概要: 富恩特斯一九五四年以短篇小說集《假面具的日子》初露鋒芒。一九五九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最明淨的地區》使他聲名雀起。一九九四年他發表的這部新作《狄安娜,孤寂的女獵手》是一次十分大膽的文學創作嘗試。作者將自己隱秘的情感用小說的形式表現出來,讓生活的一部分經受文學的檢驗。在小說中,作者有敍述有議論,似散文似小說,按照談論“後現代”的人所提出的標準,這部作品可算作是“後現代”的了。(Vincent)
Awards/获奖情况:"Compelling... A fascinating, frightening tale of heartbreak." --- Chicago Tribune
"Entertaining, Updikean explicitness." --- The New Yorker
" A stirring portrait of a passionate affair amid the cultural chaos of the 60s and 70s." --- Details
About the Author/作者介绍: 卡洛斯‧富安蒂斯(Carlos Fuentes, 1928 -)與馬奎斯同年生,在世界文壇的地位也與馬奎斯齊名,同屬拉丁美洲文學爆炸時期(Boom,1940-1975)的重量級作家。
這位1928年生於墨西哥的小說家,與馬奎斯、尤薩(Mario Vargas Llosa)、阿根廷的柯達薩(Julio Cortazar)四人,被譽為拉美文壇四巨頭,同屬魔幻寫實文學的大師。
富安蒂斯與前述其他文學界的三巨頭相同,對古巴革命與卡斯楚,有著中南美洲共同的民族情感和認同,並且刻意想與英語系作家區隔開來。富安蒂斯的創作尤其對墨西哥文化認同與殖民歷史著墨甚深。
富安蒂斯成長於美國、智利與阿根廷,曾隨父母遊歷南北美洲與歐洲,是墨西哥最重要的作家與評論家。曾於1975至77年之間,擔任墨西哥駐法國大使。
他曾獲墨西哥最高榮譽文學獎項(Romulo Gallegos Prize )、西班牙最高榮譽文學獎(塞萬提斯文學獎,Cervantes Prize),西班牙亞斯都利亞親王獎文學獎得主(Principe de Asturias Prize for Literature)(亨利米勒、多麗絲‧萊辛皆曾獲此獎)。作品散見於《紐約時報》、《浮華》、《洛杉磯時報書評版》、《華盛頓郵報》等重量報刊,著作將近卅部。
富安蒂斯創作超過半世紀,他將自己小說與散文寫作的歷程分為十六個階段,命為「時間的世紀」:依據時間的腳步,用文學刻畫墨西哥。
在他的筆下,現代、殖民、原民歷史特徵明顯,卻又揉雜混和的墨西哥文化,使得他的作品相當豐富,富安蒂斯則將這些元素化成動人的散文和小說。從阿茲特克的母神文化,到墨西哥之母瑪琳齊的悲情(瑪琳齊受西班牙征服者艾爾南.柯提斯利用,後來拋棄);還包括:一九一○年的墨西哥革命、一九六八年的墨西哥學運導致的特拉特洛克廣場屠殺學生事件、二○○○年墨西哥執政長達七十一年的執政黨下台,以及一九九○年代以後美墨關係的益加密切…等等,富安蒂斯透過文學,表現「不介入政治,但關心與批判政治」的態度,突顯他的隱憂。
富安蒂斯兩部魔幻寫實知名經典代表作《最澄澈透明的地區》(La region mas transparente, 1958)和《克魯茲之死》(La muerte de Artemio Cruz, 1962),分別比《百年孤寂》早九年和五年面世,而試圖在文學與政治上展現知識分子社會良知的富安蒂斯,除了嚴厲的對拉美文壇巨擘波赫士提出評語:「文學天才、政治白癡」,也曾以《反對布希》(Contra Bush)筆伐、控訴美國霸權。
富安蒂斯的父母都是外交官,說的法文和法蘭西院士一樣流利,曾經帶著他旅居巴黎,因此,他在經歷獨生愛子(Carlos Fuentes Lemus, 1973-1999)英年早逝的打擊之後,除了以《時間的肖像(*Retratos en el tiempo*)紀念愛子之外,也將《我相信》(En esto creo,已在台灣出版)獻給他。
《我相信》以法文和西班牙文在法、西兩地同步出版,這部猶如自傳的學思歷程裡,富安蒂斯以二十六個字母排列組合,從A到Z選出四十一個單字發聲,細訴他七十四載人生歷程、智識的薰陶、閱讀的深度,以及文學創作的淬鍊。四十一個短篇,筆觸夾議夾敘,關懷思索,從「愛」出發,透過「友誼」、「兒女們」、「蘇黎世」等主題勾勒世界,也比較他個人私密、成長歷程的始末。此外,他也有描寫墨西哥節慶與民族性的作品《戴面具的日子》(Los dias enmascarados),以及回歸歌德式的奇幻故事《不安的同伴》(Inquieta compania),富安蒂斯用恐懼、不安、吸血鬼……鬼魅再現的書寫,對當下時局發出諷刺寓言;《甜橙樹》(1993)、《墨西哥新契機》(1995)到《墨西哥的五個太陽》(2000)也都是相關的作品。
富安蒂斯曾說:「我們都是堂吉軻德的侍從。」足見他多麼推崇熱情、理想、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浪漫主義。),除了個人生死離別傷痛的經歷之外,富安蒂斯的觸角與視野擴及墨西哥、拉丁美洲、美國,以至於全球化浪潮披靡的整個地球,他關心的主題包括「歷史」、「伊比利亞美洲」、「左派」、「墨西哥」、「政治」、「時間」、「排外」……爭議,涉及墨西哥被殖民與後殖民時期多元文化共融與差異,以及民主發展的進程,富安蒂斯個人長期以來自稱,他寫作即使書銘與題材不同,都是圍繞著同依個主題:「時間的世紀」發展。他要以時間的刻度,審視墨西哥這個現代、西班牙殖民文化、阿茲特克原住民歷史交纏的墨西哥。他從論述中,不斷提問與辯證所謂「墨西哥性」、「文化認同」以及美洲大陸因殖民產生的文化碰撞與衝突的問題。尊重中南美洲各國認同感基礎之外的個別差異,在大西洋搭起一座橋樑填補仇恨,是他對西語文化共融/容,最深切的期許和信仰。
富安蒂斯也是文學、電影、繪畫藝術等的忠實信徒。他認為文化是一把最有利的武器,可以讓人類發揮想像的自由,捍衛思想的尊嚴,是不同國度的溝通橋樑,也是戰勝死亡與衰老的永恆真實。
「以小說贏得批判世界的權力。」、「文學暴露了歷史所掩藏、遺忘,或閹割的東西。」都是富安蒂斯的名言。
Format:TRADE PAPERBACK
Rights Status/版权销售情况:Simplified Chinese/简体中文:SOLD
Complex/Traditional Chinese/繁体中文:AVAILABLE
Sales in other countries/其他国家销售情况:
原文第一章内容:暂无
手稿:暂无
大纲: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