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Summary/中文概要:
那些想期盼哲学给迷失方向的自我寻找帮助的人应该警惕了。
哲学给人以启迪,但它同时也会误导、欺骗你。就像Descartes说的一样,“最伟大的灵魂既可以冰清玉洁,也会十恶不赦。”
这本书探讨了哲学的消极面,展现了哲学家们有时恶劣、有时糟糕、有时彻底疯狂的行径,而这一切的一切显然影响到他们的思维模式。
《捣糨糊的哲学家》审视了八位非凡哲学家的奇异生活:卢梭-------他在教育以及社会秩序方面的见解与他自己的怪诞生活背道而驰;两位十九世纪巨擘叔本华和尼彩曾经的至理名言现在看来反倒更有道理,以及另外五位二十世纪哲学界重磅人物,罗素,萨特……
而这一切只说明一点,理智的人生并不一定意味着理智的生活。
作者简介:历史学家NIGEL RODGERS撰写多部出版物,其中就有希特勒,和丘及尔的传记。
Mel Thompson写过不下20本有关哲学和宗教的书籍(其中有颇受欢迎的“自学系列”),他还是位哲学讲师。
引言
“每一条睿智的哲理都是奠基人的独白,一套默默的、情不自禁的个人回忆录”------尼彩
再伟大的思想家犯起错来也一定很严重-------黑格尔
2500年以来,哲学家们一直被一个反复的问题困扰着:他们的理性思维和演讲厅外的世俗生活有和干系?苏格拉底------也就是柏拉图的老师,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西方世界最伟大的哲学家-------则声称“没有经过智慧洗礼和思维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他的一生都是在漫游雅典街头,规劝雅典同胞们审视自己生活并予以相应改变中度过的。但是他的一生可真算不上是个好榜样。雅典人最后还是厌烦了他老实絮絮叨叨地提问题,判了他一个死刑。
哲学家们因为苏格拉底多舛而不幸的命运各个变得谨小慎微,在柏拉图的号召下,渐渐隐退社会,禁锢到那个学术界-------即柏拉图建立的第一个、有意远离城邦的学院,旨在与当今政坛完全隔离。柏拉图在他那本抒写良好、有序社会的蓝图书--------《共和国》争辩道,只有哲学家才是真正适合统治,因为也只有他们才够理智,能够克制自己较低级的欲望,辨析出什么是真正的优质。写《共和国》的意义旨在把它当作一种理想,而不是要真得实施它,而柏拉图还是忍不住要回到政界。他不下三次访问了西西里岛上Syracuse王朝的暴君Dionysius,希望能够唤醒Dionysius之子,Dionysius二世心中的哲学之梦。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小Dionysius简直成了一个拥有哲学妄想症的暴君,丢了王位,原因之一是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性欲。(他的父亲很有先见之名,早就告诫他不要勾搭朋友之妻,但是他就是不听)。Syracuse王朝被连年的战火吞噬,柏拉图和自己的老婆也落迫地险象环生。自那以后,哲学家们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对政治近而远之-----当然除了Phalerum王朝的君主Demetrius以及其他几个少数的例子例外,算得上是场滑稽、可笑的闹剧了,他曾一度担任过雅典的暴君,而这些例外更左证了这样的观点,哲学和政治是势不两立的。
哲学家从来不是也没有以过着极其完美无暇生活的哲人或圣人自居。他们的观点富有思想和智慧,他们个人的小过失和瑕疵并不会影响他们得出的一些结论。但是要是哲学家们不是教士的话,他们也不是什么主张把生活与工作完全脱钩的艺术家------这样的主张也许会招来争议。艺术家、音乐家和诗人们行为常常会极其嚣张,但是人们还是尊称他们为了不起的诗人、音乐家或者画家,事实上他们那种放肆的行为到是大大提高了他们死后的声望。要是拜伦大人一生婚姻幸福,又能不喝地醉熏熏、早早地去睡觉,而不是过无赖的生活的话,他可能就远不如现在这么出名了。要是毕加索一辈子只忠实他的第一位老婆的话,他的声誉、按理说还有艺术作品都可能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