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Summary/中文概要:
我們知道全球氣候正遭受巨大的變化,但萬一,人類可以插手逆轉氣候變遷,會發生什麼後果?
彷彿科幻小說中的情節事實上正在發生,所謂的「地球工程」是指經由人為手段,有目的、大規模地改造地球環境。這些手段包括:將硫酸鹽粒子導入大氣層的上層,使之反射太陽光,從而使地球降溫;設置「人工樹」(一種巨大塔型建築),使之可吸收、儲存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等。
將硫酸鹽粒子導入大氣平流層的構想,在2006年首先由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荷蘭大氣化學家Paul Jozef Crutzen提出,但此手段的副作用包括硫酸鹽粒子可能吸收極地上空大量的臭氧層,導致地中海和中東地區更乾燥或讓地球陷入嚴寒。
「地球工程」的構想涉及大規模改變人類生存的環境,而且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因此過去遭到漠視,但因全球暖化的速度超出預期,早在10年前的2009年開始,便已經在白宮的會議中被提出討論。
據2019年6月11日的美國《連線雜誌》報導,已經有越來越多科學家呼籲現在是該重新認真考慮有爭議性的「地球工程」的時候。「時間不站在我們邊,」一位地球工程的倡導者,前英國政府首席科學家David King,去年秋天在一次會議上說。「我們未來10年的工作將決定未來1萬年人類的未來。」King在2015年協助確立了巴黎氣候協定,但他不再相信減少排放足以避免災難。他正在劍橋大學建立一個氣候修復中心,它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致力於完成地球工程任務的主要研究中心,他說:「這勢在必行。」這個研究中心的方案包括將含硫酸鹽顆粒的煙霧噴射到平流層,並透過部署高大的船隻以從海洋中抽取鹽粒子噴射入極地上空的雲層,來使它們更加明亮以快速加溫部分極地區域。
在美國的科學家也是如此。美國國家科學院去年10月開展了一項關於陽光反射技術的研究計劃,研究其可行性、影響、風險以及政策管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Marcia McNutt說:「我們快要沒有時間來阻止氣候變遷的災難。這些干預措施......將來可能需要加以考慮。」該研究的預定學者在華盛頓特區舉行了第一次會議。演講嘉賓包括:哈佛大學物理學家David Keith,他開發了自己的專利技術──使用化學物質直接從大氣中去除二氧化碳,以及Kelly Wanser,他主持「海洋雲增白計劃」,該項目正在研究將海鹽和其他物質噴射入雲層中,以將更多太陽光反射回外太空,該項目已正在為未來的實地實驗做準備。
中國也有一個由政府資助的積極研究計劃,正研究如何遮擋太陽以減緩喜馬拉雅山冰川的融化速度。
然而另一方面,反對者則認為存在諸多不可逆的風險,包括一些技術可能關閉養活全球數十億人口的季風系統,而在政策面,到底哪個世界領袖有權利執行這種大規模的地球改造計劃?決策是否有大眾與民意參與的空間?是否可能民主或是去中心化?真的存在我們可以依據來行使地球工程的條件或法規嗎?地球工程之後人類真的還有另一個可能的未來嗎?
這些問題具有挑釁性,因為它們違背了已成為常識的二元論:即地球工程被認為是屬於跟工業化農業、不平等和經濟現代主義同一個陣營,與逆成長(degrowth)、可再生能源、永續農業和氣候正義相互對立。本書將這種二元對立擱置一旁,直接提出探問:如果人們真的掌握了製造氣候的手段該怎麼辦?不論是做為一個批判的聲音或是烏托邦的思考,本書都探討了地球工程之後的可能未來,並拒絕將地球工程視為一種簡單的解決方案,它為我們擘畫了在地球工程計劃實行之前,首先需要的社會轉型。
(Z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