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Summary/中文概要:
歷史課本上說的都是史實,皆足以採信?史官記載文獻添加個人色彩、或礙於官僚制度無法將歷史真實呈現?!
Come on~ 作者已死,我們所該做的,不再是道聽塗說!
•2006年出版後,已再版三次! 重量級Backlist大書,也是學校學生指定用書!
• 本書最末章新增了一教前版新增訂一個章節,論述了一些歷史上的爭議,例如歷史戰爭,和論述新世界歷史方法。
• 新版已換上新的書封,重新包裝,為人生增訂新的扉頁!
「歷史」是否只是虛構小說?《是歷史、還是小說?》一書,作者提出一種創新的論點:「何謂歷史?生活在當代的我們,又該如何閱讀歷史?」
本書起始,藉由古希臘歷史帶領我們進入一段旅程,穿過多個世紀,到達近代以馬克思主義、後現代主義、女性主義、約翰德克爾(John Docker)、安柯托伊斯(Ann Curthoys)等框架包裝後的歷史型態,讓我們認識到:歷史,其實也和人一樣,擁有雙重性格!
這不僅是個嚴格審查的根源,也因其提出調查結果作為敘事手法,而使它變成世界文學的一部分。這種雙重性格是歷史背後的一個大秘密!而歷史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它不斷在努力地在改變、創新!
《是歷史、還是小說?》也探討了為何歷史總是引起激烈爭議的原因…本書也舉了許多近代「歷史戰爭」為例,包括澳洲的凱斯.文沙特爾[1]。
歷史與虛構小說之間的關係一直是有爭議的。
我們永遠不可能知道—一份歷史敘述,真的是將歷史上發生的點滴真實呈現於我們眼前嗎?
《是歷史、還是小說?》一書既挑戰歷史又深具魅力,提供了既原創又富有洞察力的檢驗方法,而當中的歷史 – 則是 – 被書寫的。
它可追溯歷史的雙重個性以及本質上的劃分,本書始於一些創建人--希羅‧多德(Herodotus)和修錫‧底德(Thucydides),一直到歷史反思中的關鍵人物,如尼采,克羅齊(Benedetto Croce)、沃爾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阿倫特(Hannah Arendt),傅柯(Michel Foucault)與海登‧懷特( Hayden White)。
本書也提到了羅蘭‧巴特[2]與後現代主義。
[1] 在2002年,澳大利亞自由職業者、歷史學家和記者凱斯•文沙特爾(Keith Windschuttle)出版了一本引起爭議的書,到現在這個爭議還沒有完全平息下來。該書的標題是《原住民歷史的編造》(The Fabrication of Aboriginal History),試圖顛覆塔斯馬尼亞島的早期歐洲定居者對原住民進行種族屠殺的說法。資料來源: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7112703987.html
[2] 羅蘭‧巴特(Ro1and Barthes,1915-1980)可說是十九世紀著名的當代法國著名文學理論家與評論家,他的著作及理論影響深遠,對於各個層面都有一定份量的影響,亦為法國結構主義思潮之代表性人物。著有戀人絮語、符號學原理、寫作的零度………等著作,並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相當受到重視;其中羅蘭‧巴特在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為:1. 符號學原理2. 後現代主義理論3. 作者已死理論。(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