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Summary/中文概要:
逻辑原理是永恒的、无处不在的和不朽的,它们的发现就是一个关于人身故事、政治悲剧以及广泛的社会变革。If A, Then B就是随着二十三个世纪前逻辑的出现开始的,并也从此扩张为一门学科。If A, Then B探究的是我们的逻辑感是从哪里来的,并且逻辑感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感觉。If A, Then B也对是什么驱使人类开始学习逻辑进行了解释。
逻辑不仅仅是逻辑学家们的事情,其发现只有在逻辑学家们能够找到一个心甘 情愿的观众的情况下才可以幸存下来。在这种情况下,观众就是影响绝大部分人的社会力量的后果,这种社会力量跟个人意志很不同。因此本研究将政治、经济、技术和地理作为观众生成逻辑的基本因素,在学科的抽象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一个令人信服的材料叙述。该作者解释了神秘的亚里士多德、古代斯多葛•克里西波斯、中世纪神学家彼得•阿伯拉尔以及现代思想家勒内•笛卡尔、戴维•休谟、杰瑞米•本萨姆、乔治•布尔、奥古斯都•摩根、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戈特洛布•弗雷格、伯特兰•罗素和阿兰•图灵等人所在的动荡时代。通过考察各种神秘,例如为什么逻辑学的这么多分支(三段论、斯图亚特、电感以及符号)只在特定的地区和时期出现。If A, Then B是第一本将逻辑史定位在一个更大的社会世界的运动之中的书。
《如果A,那么B》是2013年度哲学年度书前言部分奖的金牌得手。(L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