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Summary/中文概要:
東亞金融危機引起人們對於東南亞經濟增長模式的再次思考。有人認為“東南亞經濟增長模式已是明日黃花”。東南亞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特徵,就是出口導向戰略,通過大規模引進外資,充分利用本地區廉價勞動力,大力發展出口產業,以帶動整個經濟的起飛。通過這種增長模式,東南亞國家實現了經濟起飛,但是經過十幾年或近二十年的高速增長,各種要素條件已經發生了變化,必須實行增長模式的轉化。
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當然是由於傳統增長模式收到挑戰,依靠非熟練勞動力的出口導向產業競爭力降低,而國內經濟過熱和國際收支困難,加上國際資本大肆投機,火上澆油,終於引發了這場金融危機。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日益發展的今天,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要想遠離經濟危機的影響是十分困難的, 即使是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的中國也難以避免,關鍵在於政府的政策是否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情況而適時調整。
這本具有深刻見解的書探索了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東亞四大經濟體的政策響應和經濟環境。由一群傑出的亞洲社會科學家編寫,這項研究綜合總結了,在過去幾年來,經濟危機對個別國家的影響和他們的政策回應,並特別仔細審視危機的直接和間接的原因。這本書不僅提供了一個危機影響的評估報告,並確定了特定的國家可以採取穩定局勢的具體措施,而且回望危機從三個重要的經濟發展角度出發:一個健康的財政制度,對外貿易,以及能源市場。這本具有見地深刻的研究專著將不但會是在經濟和發展研究的學者,而且也是以及公共政策智囊團欣然接受的一本參考書籍。在這本開創性的書中,除了發展中國家政府經濟規劃機構,還有國際經濟組織和機構,諸如在世界銀行和聯合國,都可以找到許多關鍵的見解和重要的資訊。(S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