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Summary/中文概要:
诺贝尔奖得主原子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在1932年预测了对物理学极其重要的宇宙粒子——中微子存在时,经历了被他称为“科学的阴暗面”的道德危机。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实行的曼哈顿计划驱使像罗伯特•奥本海默这样的科学家监督原子弹发展,泡利神秘地从该项目撤出,受到军方日益加大的影响而远离对科学的追求之路。
继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轰炸后,泡利的梦境更贴近他关心的问题,他称之为“心理物理问题”,或是鉴于“不合理现象”科学需要更多地考虑道德责任的问题。这样一个难题将泡利带到了卓越的深度心理学家荣格面前,其前卫的理论假定正好可以作为一个可靠的同步补充理性思维。在接下来的20年里,两个伟大的思想家,互致信函详细罗列他们对心理物理问题的不同观点,以及在哲学水平上泡利的梦境和精神与物质在典型的象征关系。
作者大卫•林道夫以自己的见地为泡利和荣格的交往新建作了补充解释,通过描述泡利如何充实自己的梦境以及展示自己开创性的想法,林道夫巧妙地佐证了泡利和荣格对现实的观点,并提出合理的统一物理科学的态度与非理性的潜意识影响的重要性。(兼职翻译-J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