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Summary/中文概要:
《纽约时报》资深记者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两年前出了一本书《天堂里的波波士》“Bobos in Paradise”,非常叫好,跻身2000年哈佛商业评论十大好书以及《纽约时报书评》畅销书之列,《天堂里的波波士》解析了一群名叫Bobos的人,即那些想要跻身高级阶级的追求物质的人,调侃地分析了美国上层文化。大卫·布鲁克斯带着《天堂车道》
回来了,他以犀利的眼光审视了美国身份是如何塑造我们的,以及美国郊县文化对整个世界格局走向的影响。
看看生活在自然栖息地的美国人吧。瞧瞧美国家得宝里雇的郊县上来的家伙,看他们走路雄赳赳、一摇一摆特别的样子,就像美国人面对一大堆木材时的姿势一样;超级能干的尤伯妈妈们一边主持着学校的拍卖会,一边组织PTA,身材比自己的小孩还苗条;公司里的那帮工作狂们上飞机时还要打移动电话,紧张地很呢,因为机门一关,他们就要关掉手机了,而那样的感觉就像有人踩着你的气管。
看看这些,你也许会觉得我们美国人算不上有内涵,事实上,全世界数以万计的人都认为我们是地球上最浪荡的人:我们很努力,也很风趣,但是也很物质化,精神上也太肤浅。
他们的确有道理,你开车穿过散乱延展的郊区,或者在郊区的连锁餐馆里吃饭,你就会产生质疑,我们真那么肤浅吗,有什么东西可以不分政治派别、种族阶级和地域的差异把我们凝聚在一起,做美国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恩,精神很重要,有时候,精神决定一切,我们美国人很多元化,也正如我们有时候表现的那样沾沾自喜,但是有一种核心精神凝聚着我们美国人,而这一精神是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而且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传授给下一代。
是未来主义把我们拧成一团的, 所谓未来主义就是从未来的优势论角度来审视现在。我们每时每刻都被未来的无限辉煌以及退一步海阔天空引诱地蠢蠢欲动。
在这样的精神驱动下,我们美国人疯狂工作,比地球上任何其他民族更会搬家,跳巢、改变信仰。这使我们焦躁不安,却又乐观,狂躁又无序。
即使在现代郊区生活肤浅的表面下,暗流涌动,一股冲动在普普通通的美国人的胸怀中悸动着。这本书就是讲这样一股冲动欲。
第一章
开车出去兜风
让我们乘上迷你畅篷车吧,我们从市区的时髦地段出发,然后穿过市区界线,来到由城市的漂一族占领的生机蓬勃的郊区。这些城市漂们骨子里认为自己是城里人,但有因为想有更多的生存空间,所以就搬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