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Summary/中文概要:
• 根据苏联顾问在中国的生活经验而反应真实的中苏同盟
• 撇开政治争论,探索苏联顾问的公民活动
• 探索世界争论以及中国与中欧的交流
• 从莫斯科、布拉格、柏林及北京的档案馆多语言资料整合
1950年,苏维埃政府和中国政府签署友好条约,结为联盟,互为帮助,提升文化和科技上的合作,而这项条约的签署也是为了打破殖民地的历史,共建未来。奥斯丁在《中苏联盟》中提出此联盟最终解散,究其原因是俄国的帝国主义影响。奥斯丁结合苏联顾问来访中国的工作经验,探析了中苏的关系。这批苏联顾问参与了大量的活动,包括大学课程发展,教授钢琴课程,开采石油,建造铁路等。他们的目标是建造一支以苏联为模板的中国行政精英队伍,并在对抗美国的过程中助他们一臂之力。
和中国一样,苏维埃政府的多个中欧同盟都因苏维埃政权所谓的大国沙文主义而大失所望。《中苏同盟》很大部分直接根据中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东德,匈牙利,波兰之间关于斯大林、密谈、1956年叛乱和苏维埃政权的辩论撰写。奥斯丁最终解析了中苏同盟最终于上世纪50年代瓦解的原因。
根据莫斯科、布拉格、柏林及北京的档案资料,奥斯丁重点强调了中苏同盟的国际性质。(X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