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博士推荐
中文书讯
代理商:大苹果
页数:4259
定价:24.99 美元
上传日期:2011-10-12

HERE AND NOW!: THE AUTOBIOGRAPHY OF PAT MARTINO

Chinese Summary/中文概要:

16岁那年,马蒂诺已评论R&B巨星罗伊德•布莱斯环球巡演。18岁那年,他前往哈莱姆,在主流爵士乐领域所向披靡,一时间声名大振。22岁那年初次登台便作为领队,享受着1967年E1 Hombre的殊荣照耀,同时伴随之一连串的唱片录制机会,更是奠定了他最为爵士舞台上不可动摇的吉他手的地位。然而正是在他事业最高峰的时候,一场不幸让他瞬间跌入谷底。1980年,因为脑部长了致命的动脉瘤,他不得不进行一场大手术,手术使他再也不记得他曾经挚爱的吉他,或是他往昔光辉的音乐事业。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马蒂诺经历了一场漫长的恢复,最终他得以重拾吉他;但是更重要的是,在恢复期间,他学会了如何超越乐器本身的限制,而活在当下,活出精彩。本书讲述的不仅仅是颇有影响力的吉他手辉煌却久远的历史,作者的深入透彻的自我揭露更多的是一本生存手册,可以说记载了他克服非人的困难,学会勇敢的活在现在,活在当下的勇敢精神。(兼职翻译-DC)

代理商:大苹果
页数:4259
定价:0.00 美元
上传日期:2011-10-12

ASIA’S INNOVATION SYSTEMS IN TRANSITION

Chinese Summary/中文概要:

本书由研究国家创新系统的代表人物伦德瓦尔等主编,是以处于“转型期”的八个亚洲经济体为研究对象形成的创新系统案例集。全书共十二章,根据研究内容和主题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至第四章,从整体上对亚洲的八个经济体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这八个经济体如何通过不同的机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摆脱要素成本竞争,进入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模式;第二部分是第五章至第八章,分别对泰国、香港、印度尼西亚和韩国四个经济体的创新系统进行了案例研究,重点分析了这些经济体在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第三部分是第九章至第十二章,选取日本、印度、新加坡和中国为研究对象,在前三个案例中,主要讨论了日本、印度和新加坡如何向以科学为基础的创新模式转型,对于中国的研究,重点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在创新系统转型过程中进行政策学习的必要性。

作为案例集,本书的可读性较强,可供政策制定者、各级科技管理干部、科技政策研究者以及相关领域大专院校师生参考。(DD)

代理商:大苹果
页数:4259
定价:29.95 美元
上传日期:2011-10-12

THE STORY OF LIBRARIES: FROM THE INVENTION OF WRITING TO THE COMPUTER AGE

Chinese Summary/中文概要:

本书详细记载了历史上图书馆的至关重要的角色,不论是在古代埃及,中国汉朝,西方古典时期(亚历山大时期的大型图书馆,在经历历史变迁后,已逐步消逝),巴格达,中世纪乃至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本书将视线继而移到殖民时代的美国图书馆,国会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甚至今日的大型公共图书体系。(DC)

代理商:大苹果
页数:4259
定价:0.00 美元
上传日期:2011-10-12

ON TOLERANCE: A DEFENCE OF MORAL INDEPENDENCE

Chinese Summary/中文概要:

从表面上来看,现在的我们似乎处于一个更为开放的时代,没有过多的干涉,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没有当前的看起来这么具有包容性。而偏执不容异己者则会遭到普遍的道德谴责,因而我们总是被不断灌输,要明白尊重多元文化和多样性的重要性。本书或许略带有一丝火药味,作者弗兰克•弗雷德认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主宰了社会,这一文化不应该仅仅是宽容的,同时更需要不时的鼓励不宽容的存在,不管如今的公共生活已渐趋民主化到什么程度,也不管自由的观念已经有多么深入人心。通常我们说的那些不宽容者,指的是那些拒绝接受传统知识观念,因而被打上了“否认者”烙印的人们。大部分情况下,当人们的文化价值和生活方式发生冲突时,不容忍就随之产生了,人们在各种情形下均遭到各种谴责,可能是他们吃的食物,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甚至是他们穿戴的宗教象征的饰物。

本书将用道德上不支持的不宽容行为来挑战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所谓宽容理论,作者参照考察了人们无法接受的道德行为进行考证,而这将极大的让我们看清所谓宽容背后的隐藏和不宽容产生的根源。(兼职翻译-DC)

代理商:大苹果
页数:4259
定价:0.00 美元
上传日期:2011-10-10

SO BRILLIANTLY CLEVER: PARKER, HULME AND THE MURDER THAT SHOCKED THE WORLD

Chinese Summary/中文概要:

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激发了彼特.杰克逊拍了一部广为称道的电影《罪孽天使》。

“为什么妈妈不会死?一直都有那么多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死去,为什么妈妈不死呢?”
保林.帕克,1954年2月14日

1954年6月22日,那是是新西兰的隆冬时节的一天,少年朱丽叶.休姆和她的朋友保林.帕克和保林的妈妈一起去公园散步。半小时之后,女孩们独自回来了。而在寂静的小路上霍纳拉.帕克却躺在血泊之中。她被残忍地杀害了。

很快,帕克和休姆都被逮捕了。这件事成为世界各地报纸的头版头条。而就在20世纪20年代芝加哥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两名聪明、受过良好教育且有着光明前途的年轻人利奥伯德和勒布也做出了这样令人难以想象的暴行。世界各地各大媒体都蜂拥赶至新西兰去报道审讯过程。各地的人们也都努力想去了解罪行之后到底隐含着什么。这两个女孩是疯了还是她们本质就是邪恶的?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书中,律师兼犯罪小说作家彼得.格雷厄姆第一次完整地讲述了整个故事。并精彩地叙述了这次罪行及随后的审讯过程。戏剧性地揭露了朱丽叶.休姆和保林.帕克获释之后的命运以及她们如今奇特的生活。此外,他还运用现代心理学犀利地洞悉了这一罪行。

时至今日,这一令人惊奇的事件仍然吸引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其中一个女孩竟然被揭露就是当今畅销犯罪小说的作家安妮.佩里。(兼职翻译-XMM)